严肃背后的感动:记考勤的教堂演讲
文 | 竞波 图 | Karl Fredrickson
在美国,不少私立学校是由教会创办的。我家大女儿上的寄宿学校,创办者是一位基督教圣公会的牧师。他还在学校大门旁修建了一个Chapel小教堂。
随着时代的变化,小教堂开放给不同宗教团体使用。而学校仍然规定,所有学生要参加一周一次的宗教仪式,具体什么宗教,圣公教、佛教、犹太教、伊斯兰,等等,可以自选。
很多朋友问我,这个学校是不是宗教气氛太浓了?孩子会不会被洗脑啊?
我也这样担心过。孩子在国内长到13岁,受家庭影响,对于宗教认知有限。小时候去过上海衡山路礼拜堂的主日学校,和小朋友唱歌做游戏。再就是游览各地古迹中少不了的庙宇,在肃静的大殿里跟着点香拜佛。
这样的她,在小小年纪离开父母,到学校里天天祷告,会如何感受?信教的老师同学们会不会给她压力?
女儿离家一个多月,我去学校看她,正赶上周日礼拜。远远望去,金黄色的秋叶层层叠叠,深色石灰岩的教堂前,身着红白长袍的唱诗班正缓缓进入。正装的学生和老师也三三两两从各个宿舍楼里走出来。几位女生匆匆跑来,裙子和长发飘动着,其中一位正是女儿。
这个画面,三年多之后想起来,还像是昨天。
经过尝试,女儿选择了周日晚的佛教冥想。这一选就是三年,从9年级到11年级。她喜欢主持的老师,冥想也是难得的安静时间,孩子经常就睡着了,正好补觉。
高中最后一年,女儿说,学校的圣公会教堂这么有名,不体验太可惜。恰好她熟悉的一位老师被任命为教堂牧师。这位哈佛神学院毕业的老师说,选择做牧师,因为宗教,更因为想帮助周边的人。
以后孩子回家,我们都会聊几句宗教。女儿说,牧师常常结合时事和学校生活,对圣经做解读。她很喜欢听。
“我们平时各忙各的。不同背景和想法的人定期聚到一起,在这样美丽的场所聆听和思考,哪里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呢?”
“只是我没有信教,有时候会感觉有点儿抱歉。”
除了周末,学校还有每周四天严格记考勤的Chapel Talk。清晨8点,匆匆吃完早餐的师生们,无论有无宗教信仰,全体来到小教堂,在忙碌的一天开始之前先静心怡神。然后,请各行业人士,还有毕业班同学上台演讲。
学校不大,每届毕业班80来人。他们虽然只有十几岁,但在学生中年龄最大,经验最多。毕业之前,他们提炼出最深的感受,选择一个清晨,在教堂的穹顶下,面对着被彩窗和尖顶拱门环绕着的听众,分享出来。话题自选,也可以与宗教无关。这是高中生活的一个里程碑,也是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时刻。
台下的听众里,有陪伴成长的老师,有一起吃住的学弟学妹,还有刚入学的新生。这些新生一年接一年地听下来,等到自己毕业的时候,将有幸聆听到三百多位学长的故事。难怪Chapel Talk被学校列为人人必修的早课。
女儿选择在10月份生日那天上台,她十分期待。这也是大学申请最关键的阶段,我有些紧张,提前两天赶到学校,一大早来到教堂。
师生们先是祷告和唱诗。之后,教堂里安静下来。突然,话筒中传出女儿柔和的声音。循声一看,女儿已经走上小楼梯,站到了祭坛左边一个高高的小讲台上。她讲述着成长中的趣事,总共十来分钟,观众们时而大笑,时而会意点头。
结束后,师生们按照传统,排起队,挨个上前拥抱女儿,祝贺她。女儿的朋友们特意留到最后,并拉着我在教堂前合影。面对镜头,我像是处于余震中,被这个保留了一百多年的仪式大大感动了。
在小女儿上的公立学校,宗教是个敏感词。自1962年起,美国的公立学校就开始与宗教分离,禁止公开宣传任一特定宗教,不设立宗教课,更不会设立教堂。在剧院公开演讲算是近似Chapel Talk,当然气氛很不同。
美丽的斯坦福纪念教堂离我家很近。2018年的第一个周日,1月7日,我们带着妹妹,一起来到这里。
这个教堂自创立之初就对各宗教开放。那天主持祷告的是一位女性犹太拉比,也是斯坦佛大学宗教学院的副校长。她从圣经讲到了美国反抗性骚扰的公开讨论,以及当今总统的言行。
来教堂,除了让妹妹能像姐姐一样有个体验,我自己也有私心。大女儿的大学申请刚刚递交完毕,对于结果,做妈妈的深感有太多不可控因素,不由就想像着,冥冥中有没有超能力能照顾孩子。这种“临时抱佛脚”的心态,在拉比面前,自然不太好意思。
然而在最后,拉比说,祝福那些即将开始新学期的学生们。
May they find their purpose. May they enjoy the exploration.
祝他们找到人生目标,也享受探索的过程。
这一句,让我一下子释然了。
-END-
竞
波
北京人,留美15年之后,回国居住12年。在上海加入英文媒体《Shanghai Family》,在北京参与创办国际教育媒体《菁kids》并担任执行出版人。2016年又随全家搬回加州湾区。有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儿。
《走近家委会》
菁kids 2018 3月刊
更多菁彩内容[点击查看导读]
封面故事
包玉刚实验学校PTA:家校协力,只为孩子更好成长
德威之友:家长互助,创建多元文化社区
协和尚音双语学校家委会:尚享生活,因为有你
西华PCV:让家长们在多元社区建立新友谊
从羊肠小道到通衢广陌:访浦外家委会
|编者|教育是精耕细作
|专栏|不能被家长控制和选择的下一代
|专栏|记考勤的教堂演讲
|专栏|仅凭一己之力,何以护得孩子周全?
|父母|粘人事儿多的“高需求宝宝”蜕变记
|美食|爱上早餐吐司
|父子|转校生奋斗史
|旅行|轻松开心萌萌哒——“童心”版本的澳洲漫游
|读书|唤醒心中沉睡的小孩
本文原载菁 kids 3月刊《走进家委会》,印刷版于2018年3月出版发行,扫描下方二维码,可进入微店订阅。
2018年4月21日,国际、双语学校和幼儿园将齐聚2018年上海国际学校博览会,扫描下图中二维码即可免费报名,来现场与学校当面交流。
菁kids上海
www.jingkids.com
国际教育|家庭生活|社区活动
更多菁彩内容
请点击阅读原文